網紅生態系有這三大層面:國外打賞方式千奇百怪!你願意付出這代價,讓網紅錄製專屬於自己的影片嗎?|專家論點【朱騏】

圖片來源:freepik

上一篇文章 講到了網紅經濟的崛起,這一篇文章深入分析網紅生態系。

在這個生態系中,主要存在三層重要的角色,他們彼此獨立但又互相扶持,幫助網紅經營他們的事業。分別是:

  • 媒體平台及工具 (Foundational Media Platforms)
  • 網紅行銷 (Influencer Marketing)
  • 創作者變現 (Creators as Businesses)

在外層則是有「社群經營工具 (Community Engagement Tools)」及「財務管理工具 (Finance Management Tools)」。

六、網紅生態圈

1. 第一層:媒體平台及工具

► 媒體平台

說到「網紅」,首先想到的就是 YouTube、Facebook、Instagram、TikTok…等平台,這些地方是我們最先認識某位網紅的地方。舉例來說,朋友如果要推薦一位給你認識,通常的做法就是直接轉貼這位網紅在平台上的作品給你。

我們可以將「網紅」發布的平台分成以下四個種類:

  • 影音/串流:YouTube, TikTok, Twitch, Instagram Live, Facebook Live…
  • 相片/視覺設計:Instagram, Snapchat, Pinterest, Dribble, VSCO…
  • 音樂/Podcast:iTunes, Spotifyu, Soundcloud, Apple podcasts…
  • 寫作 :Twitter, Medium, Vocus, Matters, Substack…

►(內容製作)工具

為了幫助網紅大量、快速製作各種內容,相對應的平台工具應運而生。例如有:

  • 影音/串流:Streamlabs’ OBS (Open Broadcaster Software)、 inVideo、PlayPlay、Vochi…
  • 相片/視覺設計:Affinity, Pixlr, PicMonkey, Fotor, Canva, Snappa…
  • 音樂/Podcast:GarageBand, FL Studio, Ableton Live…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平台致力於整合內容生產相關的工具,像是 TikTok 內可以編輯影片、Instagram 可以為照片套上濾鏡效果。從事後回頭看,這些平台一開始就是以作內容生產工具起家,結合社交/社群的功能後,變得更加的大紅大紫。

這裡你可能會好奇,像這些內容生產工具,不是 Adobe 公司幾乎就包辦一切了嗎,像是 Photoshop, illustrator, Premier Pro…等,為什麼市場上還會出現這麼多的競爭者來瓜分市場?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費用的差異」,Adobe 公司過去是靠使用權賣斷制 (software licenses),後來轉型為訂閱制的服務 (Subscription),要使用完整的服務需要月付 52 美金,這對於中小型網紅而言真的太貴了。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Adobe 的用戶主要都是企業級使用者(撇除掉使用盜版的個人用戶…),例如大企業中的行銷部門人員。但這些新興內容生產工具瞄準的就是個人用戶,在費用上也便宜許多,是這些中小型網紅負擔得起的成本。

媒體平台及工具的生態圈,圖片來源:SignalFire

2. 第二層:網紅行銷

網紅如果要賺錢,除了在各平台上發布內容來賺取流量收入外,另外一塊就是「業配」了。問題是如果自己沒有什麼人脈,又不想在平台上被動等其他公司主動敲門,還有什麼辦法呢?

因此市場上就出現了一種角色,專門媒合「業主」與「網紅」,擔任之間牽線的橋樑。這種公司可以分成兩類:「靠人力的」跟「靠科技的」。

▶︎ 靠人力的媒合 (Marketing Agencies)

傳統的經紀公司、發案公司都是「靠人力」來媒合,這種公司的抽成費用都比較高,因此在合作上都是與頂尖網紅配合居多。對經紀公司而言,想要找到頂尖網紅來賺取高額的抽成 ; 對於頂尖網紅而言可以節省找案子的時間,雙方互蒙其利。

但中小型網紅沒這麼多錢,因此他們只能透過另外一種方式,找「靠科技的」媒合管道。

▶︎ 靠科技的媒合 (Marketing Agencies)

有些新創公司建立了網路平台,讓「網紅」登錄自己的資料到平台資料庫中,「品牌公司」透過平台來搜尋適合的「網紅」,再發包行銷案件。

各家平台從成功媒合的雙方各抽一點手續費來盈利,同時為了增加自家平台的競爭力,通常會搭配分析與報表的功能。國外的例子有 Grin, Captiv8, AspireIQ, Tapinfluence, Klear, The Shelf, CreatorIQ …等公司。

Captiv8 的平台畫面

除了「品牌公司」選「網紅」,「網紅」當然也可以反過來選「品牌公司」。

比較知名的平台如 The Plug 將媒合的作法反過來做,讓「品牌公司」先登錄自家要行銷的產品(例如一款手機遊戲 App),讓「網紅」自行挑選要導流下載的 App 產品,公司依據網紅的導流下載量來付款,這樣的做法又稱為「成效制 (performance-based)」。

The Plug 平台,依據網紅的導流下載量決定其收入。圖片來源:SignalFire

當然「品牌公司」也可以藉由查詢現在的「網紅排行榜」有誰,直接聯繫該網紅進行行銷合作。
Famous Birthdays 就像是網紅版的維基百科,提供世界上名人的基本資訊,讓公司或個人都可以了解現在世界上知名的「網紅」有誰。

Famous Birthdays 就像是網紅版的維基百科

下方是網紅行銷的生態圈:

圖片來源:SignalFire

3. 第三層:創作者變現 (Creators as Business)

當網紅有了工具,找到了經紀公司/科技平台來媒合案件後,下一步是什麼呢?

當然是賺更多的錢呀!但是找經紀公司/科技平台都會被抽手續費,那麼「網紅」可不可以直接跳出來接觸消費者賺錢呢?

答案當然是「可以」。這樣的模式稱為「創作者變現」,主流的方式有:

  • 專案式的集資/群眾式集資 (Ad Hoc Project-Based Funding)
  • 訂閱式集資 (Subscription-Based Funding)
  • 打賞 (Tip Jar Concept)
  • 其他方式 (下面會說明)

▶︎ 專案式的集資/群眾式集資

常見的平台有 Kickstarter, Indiegogo, GoFundMe…等,我自己就有在前兩家平台上支持我喜歡的「網紅」出版的產品。

在台灣,比較知名的有嘖嘖、FlyingV、貝殼放大…等,後兩者除了身兼平台業者外也提供了顧問服務,讓網紅可以更容易的發表自己的產品。

▶︎ 訂閱式集資

「月付 199 支持你喜歡的創作者,讓他們持續生產好的作品」這樣的概念,最早是由 Jack Conte 以及他的公司 Patreon 所發起,當時是為了籌得穩定的資金流來營運樂團 — Pomplamoose 與他的影片製作工作室。

Patreon CEO Jack Conte ,圖片來源: Patreon

這樣的模式後來也出現在 Twitch 及 YouTube 會員頻道,平台方支援創作者可以跟他們的粉絲收費,以利他們持續地生產優質的內容。

在台灣,像是 PressPlay 就是採取訂閱式集資的方式。

PressPlay 的訂閱式學習服務

▶︎ 打賞

如果網紅不喜歡訂閱式集資,他也可以選擇讓粉絲一次性的付款,相較於每個月都必須支出一筆費用,打賞的門檻相較低了許多。市面上的平台像是 Ko-fi 或是 Buy Me a Coffee 都屬於此類服務。

日本創作者 Noonie 希望粉絲打賞一個麻糬(Mochi),圖片來源:SignalFire

這樣的方式也被應用在許多串流平台上,例如 Facebook 上你可以「賞星星」給最愛的直播主。通常直播主收到後,會特別在直播中感謝你(這樣的行為在英文中稱為 Shout-outs)。

▶︎ 其他方式

上方提到的方式是網紅變現的主要手段,事實上還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方式。例如:

  • 粉絲參與 (fan engagement):美國 Cameo 公司讓粉絲能夠透過打賞,讓自己喜歡的網紅錄一段專屬於你的影片。
  • Starsona:讓「網紅」為你客製化服務,例如 1 對 1 聊天、Q&A、為你的派對創作歌單。
  • YouTube & Twitch :讓粉絲打賞並且叫直播主做任何事情,例如玩冒險遊戲時,角色不要穿裝甲來打贏魔王
  • 賣課程、線上研討會:網紅直接開課教你某些技能,例如阿滴教你如何剪片就是一個好例子。
阿滴不教英文,教你如何剪片
  • 賣電子報、電子書
  • 賣客製化商品:國外有一些平台專門幫網紅出周邊商品,例如 Fanjoy, Teespring。你可以在這邊買到網紅專屬的 T-shirt, 外套…等。
國外的瑜珈網紅 Blogilates,除了教你怎麼做瑜珈伸展之外,你還可以購賣她出品筆記本跟胸罩

七、網紅生態圈的其他角色:「社群經營工具」 及「財務管理工具」

既然有這麼多可以發布自己作品的平台,每個平台都有不同的金流處理方式,對於一個又要創作、又要處理行事務的網紅來說,勢必要靠一些管理工具來協助自己的工作。因此出現了兩大類的周邊生態圈:

  • 社群經營工具 (Community engagement tool)
  • 財務管理工具 (Finance management tool)

1. 社群經營工具 (Community engagement tool)

為了讓網紅可以更有效的與粉絲進行接觸,一些公司也開發了工具讓網紅可以更有效率的管理粉絲。例如:

  • DSM 可以一站式整合多個社群平台,讓網紅透過單一平台,即可發送訊息到多個平台上與粉絲進行互動。
  • Fourthwall 像是 網紅版的 Shopify ,讓網紅可以用套裝模板架設自己的周邊產品販賣頁,當粉絲購買了他出版的周邊產品時,甚至可以立刻寄出客製化的感謝影片。
網紅 Phillyd 感謝粉絲 Christina 購買連帽衫和襯衫

2. 財務管理工具 (Finance management tool)

身為一個網紅,在金流上可能會碰到兩個困難:

  • 金流來源多樣化難管理
  • 收入相對不穩定,比較難跟金融機構貸款

為了解決以上的痛點,市面上出現了如 Karat 這種公司,根據網紅可預測的未來收入來評級風險,專門提供網紅財務服務 (例如借貸,instant loads)。此外也對多樣化的金流來源進行一站式整合,讓網紅可輕鬆管理他們的金流。

Karat 推出專屬於創作者的信用卡,資訊來源:Tech Crunch

八、總結

到這裡你也發現「網紅經紀」實際上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生態圈,對於大/中/小型的網紅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

這篇文章給我的啟發是:

我們對網紅的刻板印象都是在拍影片、發照片,但實際上還有寫文章、出音樂的管道。過去我們稱呼這些人為「作家/部落客」、「音樂人」,但在人人都是創作者、個個都可以透過網路行銷自己的年代,稱呼這些人為「網紅」也不為過。

分析網紅的生態與了解其他網紅的變現方式,或許是中小型網紅、甚至是其他領域的創作者,可以思考的下一步發展方向。

瀏覽 3,59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