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臺灣NFT Demi-Human 解散之謎|漫談【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臺灣知名NFT社群Demi-Human驚傳解散,當初還以口號「#We are Demily」風靡一時,2021年成立至今,如今結束營運,也讓社群粉絲不勝唏噓。於此同時,也讓外界好奇NFT Demi-Human的解散之謎。

圖片:取自Demi-Human NFT 臉書粉絲專頁

Demi-Human僅在公開聲明表示「團隊多項決策失誤」,導致項目一蹶不振,表示未來 Discord 還會繼續保留,團隊成員將各自往 Web2 發展,再度留給NFT的小白們(新手)滿頭問號。

更多新聞:香港Web3.0 協會周年前夕-臺灣政府的三大反思|漫談【主筆室】

Demi-Human主要是在「媒體」以及「教育」的盈利模式產生挫敗,Demi-Human NFT項目是在2018年踏入加密貨幣,2021年正式推出,成立初衷希望打造Web3的小白們,能有一個學習互通的Web3知識社群。會員人數達到約 35,000 人,並且常常舉辦百人線上活動,可說是在NFT領域的明日之星。

NFT在2022年下旬開始熱潮減退,缺少創新話題結合生活應用吸引支持者入場,加上一度遭受FTX交易所破產,市場熊市(股市不漲反跌,跌了超過20%,)影響,迫使國內諸多NFT項目紛紛退場。

NFT因為元宇宙應用普及不高,導致相關技術難以結合,例如一個來自其他領域的項目進入到不同的元宇宙,它可以轉化為2D、2.5D、3D像素物件,但是建模成本太高成為瓶頸,這個技術尚未解決,NFT在元宇宙的應用上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窘境。

NFT與傳統圖片的媒體差異無法得到彰顯(例如視為藝術品),去中心化的資料庫概念並未根深蒂固,加上NFT與其他領域結合偏向附屬應用(例如當作E幣),在優惠與賦能之間缺少凸顯自身優勢,也就成為壓垮Demi-Human的最後稻草。   

Demi-Human的解散之謎在於「媒體」以及「教育」的盈利模式產生挫敗,導致團隊無法從會員優勢商轉成功,NFT若能彰顯傳統圖片的媒體差異,也能結合賦能取代優惠的媒體加值,或許才是未來NFT重拾生機的根本之道。

瀏覽 1,49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