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產值將翻倍?吳恩達:台灣比矽谷更有機會

記者/潘冠霖

隨著AI潮的爆發、技術方面的成熟,AI看似已成人們日常的一部份,全球也進入了新的時代。此次由台杉投資主辦的「洞見AI大未來論壇」,邀請到美國史丹福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同時也是 AI 研究開路先驅、AI Fund 合夥人、DeepLearning.AI 創辦人以及 Landing AI 創辦人吳恩達,介紹他眼中的生成式AI以及未來展望。

吳恩達認為未來10年將屬於生成式AI。示意圖/123RF

未來10年將屬於生成式AI

吳恩達以《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AI》為題,並下了這樣的結論,他指出,15 年前的人工智慧模型很小,但效率也不佳,就算餵它更多數據,它的性能也不會繼續提高;但後來AI開發界很快發現導入神經網路之後,把模型本身變大是一種很有效提高AI效率的手段。

更多新聞:生成式AI背後的推手 「LLM大型語言模型」

後來監督式學習搭配起深度學習,開始真正落實在產業應用。吳恩達指出,這也是為何他成立「Google Brain」,其團隊旨在幫Google的基礎設施構建起大型神經網路、擴大數據量以及增加GPU的運算能力。

對於生成式AI,他認為作為開發工具其潛力是無窮的,生成式AI的核心其實也是用監督學習的技術,來不斷預測要生成什麼文字或圖像等內容。但令人驚豔的是,生成式AI不僅僅可以拿來生成文字、圖片,整理資料而已,「過去構建、部署一套商用AI系統總體時間大約要花6到12個月,但現在雲端上用生成式AI快非常、非常多。」而這也導致開發應用程式的門檻再度大幅降低。

三年內生成式AI的產值將翻倍

吳恩達認為,因為開發程式的門檻降低、速度加快,這三年內生成式 AI 所創造的全球市場總體產值會增加一倍以上,而且,這次的機會也不只限於會寫程式的人,不用成為很資深的機器學習工程師,也能享有AI帶來的好處。

他表示,因為這波生成式AI不是科技業的專利,很多產業都能享受它帶來的福利。「特別是台灣在半導體製造、工業製造,或是國際貿易、物流海運農業都很有優勢,這些部分台灣比矽谷都更有機會。」

AI帶來失業潮 對高薪資工作衝擊更大

「雖然我認為完全消失的工作並不多,但有些工作確實會完全消失。我們有責任照顧好他們每一個人。」吳恩達表示,許多工作可能會被AI取代部份的功能,雖可能只有30%,但卻足夠給社會極大的壓力。

吳恩達說明,據聯合國和OpenAI所做的研究發現,現階段的生成式AI跟我們之前想像AI、自動化會取代低薪工作的想像不同,這波AI很可能對某些高薪工資的工作衝擊更大。他也指出,社會應確保有足夠的教育、再培訓系統來幫助人們適應AI所帶來非常快速且具破壞性的變化。

瀏覽 56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