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看雷神公司如何改變次世代戰爭樣貌|專家論點【Howie Su】

作者:Howie Su(產業分析師)

圖、從產品研發看公司的轉型路徑。(資料來源:雷神法說會)

不穩定的政經局勢替雷神創造龐大商機

拜登政府在2022財政年度的國防預算達7,000億美元。白宮將國防優先要務轉為對付中俄,減少在諸如阿富汗、中東等非重點戰場部署;另外,美國軍方正強化對抗俄羅斯和中國的能力,部分預算用於進一步發展及測試極音速武器和其他「新一代」系統。這對於雷神而言是好消息,主因在於公司的業務著重在航空器與導彈的開發。亞太區不穩定的局勢與歐俄間的猜忌也是雷神拓展市占的時機。除總體面利多外,公司也積極投入數位轉型,以打造次世代的武器裝備,雖然跟其他產業相比,軍工業的轉型雖自成一格,但雷神的轉型能量卻一點也不輸給軟體業者與先進製造業。

公司大量投入尖端科技研發打造專利護城河

雷神每年投入研發的預算約為25億美元(700億台幣)左右,在軍工產業中僅次於洛克希德馬丁與波音公司,3-5年一簽的政府合約讓公司有足夠的轉型預算養6萬名科技研發人員,以及建立十座全球研發中心;此外,公司極度重視專利佈局,不僅有近百人的律師團隊隨時備戰,還有46,000件專利,其中20%為前瞻技術類別。在資金、技術與專利的保護下,公司在轉型上已經建立一條難以逾越的護城河。公司轉型目標為打造智慧系統提高武器系統與設備的自主判斷決策能力,如果讀者玩過《決勝時刻:先進戰爭》或是《決勝時刻:黑色行動2》,就不難了解自主決策能力在無人戰鬥載具、空天飛艇與導引飛彈的重要性。

表、雷神轉型的應用領域。(資料來源:雷神)

從上端不難看出,雷神的先進技術主要協助優化其各類產品的智慧辨識能力,並協助美國在未來潛在衝突上能佔有優勢。

第六代戰機:機器決策為主,人類為輔的戰鬥翼人

美國預計在2030年打造第六代戰機,並開放公司競標。雷神認為第六代戰機將會改變未來空戰型態,與五代戰機不同,六代戰機強調的是打造「單一系統」,因此感測器、電戰系統、平台連結能力將是重點,在單一系統的前提下,每台未來戰機都是一座資料中心,透過先進資通訊將作戰情境、威脅辨識、目標鎖定同時傳給其他友機,舉例而言,若機隊發現敵軍陣地有三具防空導彈系統,則由先發現的A戰機自動傳給其他人,而AI將計算出最適合摧毀防空導彈的友機並提醒飛行員使用何種武器最為適合;達成戰機內的人機協作、戰機外的機隊間協作,執行資料共享、共同掩護/打擊,未來空戰將演變成機器間溝通與戰術選擇、人類僅需按按鈕發射飛彈,武器自動追蹤摧毀目標的高效能時代。

圖、雷神公司第六代戰機原型。(資料來源:雷神公司)

HELWS:阻止無人機群的雷射攔截裝置

商用無人機預估能對經濟發展有重大貢獻,軍用無人機就不一定了,載載貨物運輸一下還可以,拿來做蜂群自殺攻擊可不好玩。2019年的電影《全面攻佔3》,恐怖份子就是用大批無人機隊攻擊總統,這種低成本又高精準度的方式成為防不勝防的手段。有鑒於無人機群攻擊可能成為未來戰爭方式,雷神因美國國防部需求開始開發反無人機系統,而HELWS就是以雷射為武器、專用於攔截無人機的利器。裝置電光感測與影像辨識系統,HELEWS能自動辨認距離最近的無人機在1-2秒內用雷射加以摧毀;為不讓墜毀無人機傷及無辜,HELEWS會自動尋找人群最少之處擊毀目標,同時以AI使多個HELEWS進行串聯,並在中央的控制平台支援下保護一整片區域,如運動賽事、基礎設施、機場或軍用基地。

上帝之杖:具備核彈級毀滅力的軌道動能武器

1967年,107個國家簽署一份太空協議,禁止從太空投放核武、化學與生化武器;但沒料到的是,一種簡單的太空動能武器卻也能造成大規模傷殺的效果:鎢鐵合金砲彈。這種武器運作原理很簡單,從衛星上對準下方垂直投放砲彈,鎢鐵合金彈狀似巨大圓柱(約20呎長),靠的是動能(音速的十倍)墜落目標區域造成強大衝擊波與殺傷半徑,幾發就能摧毀一座城市,由於是從太空垂直發射,因此也被暱稱為「上帝之杖」或是「索爾之槌」。這種構思從冷戰開始就有,但由於當時建置成本太高而被擱置,現在雷神公司正以3D列印技術研發該武器以降低開發成本,同時機器學習與先進分析技術得以讓定位更精確,包含衛星運行軌跡與砲彈投放角度,AI也能透過學習來辨識重點目標,增加這種武器的震懾力。

圖、上帝之杖太空動能武器。(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

成為物聯網與AI時代的戰爭使者

雷神公司的轉型目標為透過這類先進武器取得龐大資金與打造專利護城河,自主性智慧武器能大幅降低人員作戰的傷亡率,也讓戰爭型態演變為高破壞力、精準與效率並行。公司未來計畫部署大量資安軟體與人工智慧物聯網上,讓所有武器都能快速聯網與自行判斷,並串聯陸海空三軍與特種部隊的協同打擊能力,新型態的戰爭將成為雷神未來的商業模式創新動力。

瀏覽 951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