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站細菌變異   抗藥性增強恐影響太空人健康

編譯/李寓心

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站(ISS)現正在軌道上環繞地球,同時也是人類進行微重力科研的重要場所。但近期有最新研究指出,在太空站的細菌菌株發生基因突變,與地球上的同類相比,在遺傳和功能上已截然不同,而微重力環境可能使細菌更容易在太空中大量存活,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會危害太空人健康,甚至影響地球。

最新研究表明,在太空站充滿壓力的環境下,腸桿菌會發生突變,更具有抗藥性。圖取自QUARTZ

根據報導,過去二十幾年來,太空站已接待近300位太空人。雖然太空人執行任務時,會盡量減少攜帶物品,但很難免將身上的微生物帶到太空,長期下來,太空站也形成獨特微生物的生長環境。2019年,有研究人員首次對太空站細菌和真菌進行大規模檢測,發現太空站存在大量微生物與太空人共存。

更多新聞:DeepMind發表新AI AlphaMissense可辨識有害基因突變

能在太空中存活的細菌

由於太空站的環境與地球截然不同,通風程度、濕度、氣壓及太空人數量,都會影響太空站的微生物生長,而太空的極端環境也使細菌暴露於微重力、輻射和高濃度二氧化碳中,所以這些微生物為了生存,必須演化適應環境。研究人員特別從太空站分離出13株腸桿菌(Enterobacter bugandensis),這種細菌常存於人類胃腸道中,適應能力強且會在特殊環境下傳染,與一些嚴重的臨床感染如90天以下新生兒敗血症有關。

需盡快展開預防措施

新研究表明,在太空站充滿壓力的環境下,腸桿菌會發生突變,更具有抗藥性。同時發現這種細菌可以與其他微生物共存,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幫助其他微生物存活,因此研究推測,未來這種細菌將會在太空站佔據主導地位。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太空變異細菌會如何影響太空人健康,但研究人員呼籲須盡快採取預防措施,降低潛在風險;同時也建議,未來太空探索任務中,必須將太空站微生物演變納入考量。

資料來源:QUARTZ

瀏覽 16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