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恐龍滅絕憾事發生  美重視地球行星防禦系統

編譯/李寓心

據美國NASA調查,受地心引力影響,地球每天都會吸引數百噸來自外太空的天體,雖然大多數的天體都會在穿越大氣層中燃燒殆盡,或形成流星等,但美國和相關組織認為,有必要強化地球的行星防禦系統,並研發可採取的應對措施。

如同2010年科學家所證實,在墨西哥形成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就是當初造成恐龍滅絕的主因。現今全球各地的望遠鏡,會定期掃描天空中有無潛在威脅天體(PHO)的墜落並追蹤,而美國NASA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則將蒐集到的天體,分出威脅級別,為預警機制所用。

現今全球各地的望遠鏡,會定期掃描天空中有無潛在威脅天體(PHO)的墜落並追蹤,而美國NASA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則將蒐集到的天體,分出威脅級別,為預警機制所用。示意圖:RF123

各國的機構包括NASA、CNEOS和多個組織等,也都有參與近地天體(NEO)的追蹤和分類,2016年NASA還特別設立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PDCO)來管理美國境內的天空,並和多個學校進行合作。雖然目前地球上的大多數防禦系統,主要是用來潛在威脅的識別和預警,而非主動防禦,但同時,研究人員也正在開發從物理上改變潛在威脅天體的過程,保護地球免受碰撞的方法。

根據報導,科學家們為防止天體與地球發生碰撞,提出各種可能的應對措施,主要有三種類型的干預,分別為使用太空飛行器撞擊目標、利用重力拉動目標,以及使用核爆來破壞目標。針對第一種干預的方式,也被稱為「動力撞擊器」戰略,科學家們認為,透過太空飛行器來拖延或轉移潛在危險天體,因為地球和天體在太空中不斷移動,若改變天體的運動速度,可能會導致天體錯過預定的會合點。

2022年NASA首次針對第一種避免撞擊方法進行試驗,如預期的完成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ART),利用飛行器撞向一顆衛星,以測試飛行器撞擊的動能效應,是否能成功使一顆會與地球相撞的小行星偏離方向,再觀察碰撞後的結果,使科學家能更深入研究有關小行星偏移的預測和模型的準確性。

在成功測試第一種方式後,第二種和第三種方式,因技術上的問題需要克服,尚未有進一步的消息。接下來針對近地天體的觀察,NASA預計在2028年發射名為NEO Surveyor的望遠鏡,用來加強搜索近地天體。因為根據亞利桑那大學的聲明表示,截至2021年,美國NASA估計目前被分類和正在追蹤的天體,總數不到全部的一半,因此希望藉由新望遠鏡的發射,以填補現在數據上的不足。

資料來源:SPACE

瀏覽 39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